• 微信号:wumiao_35723490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趣文推荐

左手代码,右手带娃,还能发十几篇 paper,程序员女神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Miao 阅读:3400次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如果程序员中男女比例是 9:1,普通程序员与优秀程序员的比例也是 9:1,那么一位优秀的女程序员在所有程序员中的比例是多少?答案:百里挑一。

2021 年 3 月 8 日女神节,CSDN 有幸邀请到了 4 位来自产学研界,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技术女神代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CSIG 副理事长、秘书长马慧敏,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袁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原春锋,华为 2012 实验室诺亚方舟实验室工程师张依曼,来到直播间共同探讨女性开发者的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四位老师研究的领域有计算机视觉和认知心理学的结合、人工智能与交通系统的信息控制、深度学习与的短视频内容感知理解等。畅聊前沿的技术之外,她们还分享更多真实而鲜活的生活感悟与学习心得,看到最后相信一定会对各位开发者,特别是程序媛有所帮助。  

一、我的技术之路 

刚学编程,我每天都要去樱花树下哭一场 

袁雪:我接触编程比较晚,我 24 岁在日本读研究生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编程。学编程的过程非常辛苦,我第一次运行学长的 C++ 代码,只要稍微改动一点,就会弹出几百条错误。 后来,老师让我学习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相关的知识,那时网络平台上的资料特别少,能获取资料的地方只有图书馆。我在学校图书馆看资料,要用厚厚的日文字典去查对应的技术词汇,很多还查不到。  

当时图书馆门口有一棵特别大的樱花树,我每天都要去樱花树下哭一场,觉得自己肯定是学不会了。 把我从困境中拉出来的,是实验室里温暖的小伙伴。当时我们实验室有四十几个同学,从本科四年级到博士四年级都有。我们每年都会有几个晚上是在实验室通宵度过的,一是本科毕业答辩的前一晚,还有研究生毕业答辩的前一晚。那两天晚上,我们会听每位毕业同学的答辩,提出意见,帮他修改答辩内容。

日本同学重视团队配合,每个人都愿意为别人牺牲自己的时间,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也愿意花时间帮我调程序,给我解释基础的理论和算法,让我慢慢成长起来了。  

科研教学,二十年如一日 

马惠敏:我是在研究所的大院里长大的,父母在科学研究上不懈的努力,对有我很大的影响,我从小到大一直想要为社会做贡献。一路上做好学生,做好老师,教好学生,即使过程中也有很多的艰辛,也从来没有放弃过。 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的前几天,所有的时间都在备课看讲稿,吃饭的时候、坐车的时候都在看。然后带着我的学生,跟他们一起熬夜,一起赶 paper,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时间真的过的很快。

我带的学生里,有的拿清华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的优秀博士论文,有的获得了 ACM 亚洲区的优秀博士论文,有的是北京市的优秀毕业生,有的毕业后进入大疆这样的企业,都非常优秀。

做科研其实是个很艰苦的过程,但是在执着和努力下,我们在自动驾驶上的成果连续三年排在第一,看到我的孩子们在学业上有成就,有收获的时候,我也会特别开心,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为热爱,所以一门心思把学问做好 

原春锋:我的成长过程属于比较平稳的,学生时代好好学习,毕业后留在当时的团队工作。我一直热爱数学和计算机行业。所以也是一门心思的想把学问做好,没有太多其它的想法。

我的转折点主要从学生单一身份,到又做学生又做科研的双重身份,再到当导师当妈妈的多重身份的转变。 学生时代想的主要是怎么把问题研究好,现在不光要把科研做好,还要带领学生一起,还要想怎么让科研成果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经历的困难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长大后,我真的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张依曼:我从在高考之前,其实对技术不太了解。小时候大家都说想要当科学家,所以我在选专业的时候,也想说以后要做技术相关的工作,就选择了自动化专业。

对技术有一些了解之后,就觉得技术挺好玩的,在做技术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东西,找到了自己的独特的价值。所以在毕业之后选择进入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希望能继续做这个事情。进入公司接触到很多业务相关的研究,更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也更有动力了。

科研存在许多的未知,探索科研也很有意思,但也经常会有挫败感,在面对挫败感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情绪不要一直处于低谷中,而是继续坚持往下走,这是经常要克服的问题。

虽然小时候大部分人都想当科学家,但最后真正当科学家的很少。我们实验室的很多同事,他们确实可以称得上科学家,他们在一些领域有非常深厚的沉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真的做出了在业内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和这些科学家一起工作的感觉特别好。  

二、当人工智能遇上认知心理 

把不看好的方向做成最热的方向 

马慧敏:我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就像自动驾驶的汽车怎么去用它的「眼睛」来看世界,这其实是个非常难的问题。早在 2007 年的时候,我们就把计算机视觉和认知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对人类视觉智能进行测量和理解建模,来指导计算机视觉的模型和系统的发展。

当人类在开车的时候,周围会有很多其它车,这就是一种刺激响应的模式,外部的事物会让你产生一些情绪,改变你的认知。但机器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输入的时候,传统的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就很难去适应复杂的环境。

一旦发现前面车辆突然变道,人大概率是可以转向避免去撞上去的。但使用传统算法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就会有很多问题,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所以说真正想让计算机或者搭载计算机的智能体,做到像我们人在生活中一样,是需要心理学相关的东西和要素的。

这条路走得很艰辛,因为研究认知心理学在电子系算是「不务正业」,大家都不理解,但我还是坚持要做,还和系里的老师们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到现在,认知心理和计算机视觉的结合,从视觉认知到图像认知,已经成为整个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相关的文章数超过了 1 万。我们电子系一位前辈跟我说,当年没有人看好的方向,今天你把它做成了最热的方向。这让我非常自豪。

跨领域的学科交叉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要去结合和挖掘的宝藏。未来对于意识和思维的研究,对人类内心的探索,在计算机视觉里将会成为重要的方向。一旦往这个方向走,就意味着计算机视觉真的要往类人的角度去走了。  

未来的 AI,能像人的大脑一样思考 

袁雪:我非常同意马老师的观点,认知应该是人工智能的未来。第一代人工智能是计算的智能,后来是感知的智能,通过协调各种传感器来进行感知,这也是现在人工智能的主流。

未来的人工智能,它能像人的大脑一样思考,大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综合分析。前两年中科院也成立了内脑卓越中心,就是研究用大脑的模型来启发建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或者说人工智能的模型。

研究人类的心理,对于模型的设计是非常有启发的,大脑皮层的各种刺激机制,把它借鉴过来,对设计深度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就非常有用。

生活中很多对社会的认识,都可以用来启发模型的建立。前段时间我跟我们团队的人聊天,她说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微观的市场调控,共性与个性共存发展,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机制。

这和我们现在研究的大模型恨像,需要用大的数据库把模型做好,再用比较精细的特定任务,在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就会得到性能更优也适合任务的模型。这跟宏观调控微观调控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说心理认知方面,对深度学习模型,甚至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启发的作用。 

让人工智能理解短视频内容

原春锋:现在市面上短视频平台特别多,它不光有视频,还有很多文字、评论、视频分享的社交信息。我们现在的思路是怎么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对短视频进行多模态的处理,通过各个模态之间的语义对齐,才能更好的理解视频。

我们还和很多互联网公司进行来合作,包括微信和阿里巴巴,他们对短视频的多模态处理有很大的需求,多模态技术能给有更好的性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多模态近年来受 NLP 自然语言处理影响比较火,像去年的 GPT-3 ,也在视觉领域和多媒体领域,开发这种跨模态的超大的预定模型,我们现在也正在做这一块。 

未来的方向是跨领域技术的融合

张依曼:我们组在做的是计算机视觉方向,我们认为以后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计算机视觉与其它各种技术的融合。就像马老师说的认知心理什么,包括像袁老师说的人脑技术,这两年的应用都非常多。

我们组也有用这类的方法来训练计算机视觉的大模型,在视频任务,比如超分辨率,去噪还有去旧上,处理得非常好,能够达到业界领先的水平。跨领域技术的融合,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女程序员的加班、孤独与困难 

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加班了

原春锋:对我来说,告别学生身份,有了家庭之后,最遗憾的就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加班了~我以前特别热爱加班,但是现在偶尔加班还可以,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身体、孩子和家庭各方面,就没有办法很好的照顾到了。

包括我在安排团队里的女性员工也会有这个顾虑,如果长期把她派去出差,或者经常让她加班,会担心她的身体健康。

我们不光要做科研,不光要产出高质量的论文,和高水平的研究,还希望能对社会创造价值。所以一方面要赶 DDL,还要参与各种实践的项目,协调利用好时间是很重要的。 

大家应该多关注科研工作者的心理问题

袁雪:做科研真的是一件特别孤独,也特别辛苦的事情。我经常看到有一些研究生,包括科研工作者,会有心理问题,我特别理解他们的那种孤独感和艰辛感。

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群温暖的人陪你同行。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的技术上,有人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帮助你,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我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实验室,是个非常温暖的集体,每个人都愿意帮助别人,所以现在的我也很愿意帮助其他人。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种温暖传递下去,我很高兴今天在我的实验室里,大家互相帮助,为其他人付出时间。我们经常有各种小型的讨论会,师哥师妹们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让更多的技术小白有机会进入美妙的计算机视觉的世界。  

原春锋:袁雪老师说的这点我特别同意,团队合作确实非常重要,程序员有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写不了程序了,或者写的没有以前快了,你该怎么办?不仅是女性程序员,男性程序员也是这样。 所以平时要跟团队多交流多合作,发展自己各种能力,在团队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和新的发挥能力的地方。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就需要多和团队交流合作。 

四、工作/家庭/自己,三者兼顾的时间魔法

把每天分出三个时间段 

马惠敏:我每天工作和思考的时间可以分成三个段:第一段在早上 5 点到 7 点之间,那时候家人还没有起来,外面非常安静,晨曦刚刚开始,感觉天地间只有我在独立地思考。这时我的大脑特别清醒,也特别活跃,会想很多的东西,有很多很好的 idea 。

等到孩子起来上学了,我也去上班了。到了实验室,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大脑思维开始高速运转,无论是各种学术讨论还是看资料文献,或者写东西,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

我的办公桌是靠窗口的,但外面在下雨还是下雪我基本都不知道,专注在工作中,经常是等晚上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噢原来今天下雪了。 到了晚上进入第三个阶段,思维就开始慢下来。有时候我会约某个学生面对面聊一聊他的研究进展,有时候会看一看网上的学术信息,会看 CSDN 上一些写得好的博客。这就是我一天的三个时间段。

挤出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 

原春锋:我也经常早上五六点钟就醒了,醒了之后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一个小时对我来说很重要,是只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小时,不会被任何事情干扰。 我这时候一般会写东西或精读论文,思考近期的研究任务和核心的技术问题。这一个小时我也会有很多灵感,会赶紧把这些想法写下来。

到我吃早饭或上班的路上,我会提前思考今天要做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跟学生或组里的同事讨论什么,今天项目应该做些什么东西。上班之后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完成这些东西。

我们家孩子现在还需要陪睡,晚上我陪睡的那段时间就在想,我今天还有什么不完善的,我的东西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让我单纯在那陪睡,我就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很多都是我在陪我女儿陪睡在的时候想的,当时害怕忘了,还赶紧爬起来写一写,把它记录下来。 一天之中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的心态就会很好,也不会那么焦虑了。 

彩蛋 直播中马慧敏老师多次提到了自己和孩子的故事,所以我们特意邀请她和大家分享在育儿方面的心得。

马慧敏:女生千万不要害怕当妈妈,当妈妈是一件非常幸福和有趣的事情,我的人生的转折就是从我有孩子开始的。有了孩子之后,我会通过孩子的眼睛重新发现和感知这个世界,孩子给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我的孩子是 2004 年出生的,我研究心理学是从 2006年 开始的,观察他的各种行为和认知发育的过程,对我的科研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我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不冲突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幸福的生活会让你的工作也很开心,工作中追求卓越的过程,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有趣。

带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给你的快乐远远大于给你的压力。当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蹲下来跟他小声说话,会放慢你的语调,用非常清晰的语言跟他交流,这个对你整个人的身心是一种慰藉。

陪他的学习的时候你也在学习,陪伴他的过程中他也在陪伴你。很多人说程序员或理科生,他们的理性思维很强,但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特别鼓励女程序员当妈妈。 

五、做职业规划要志存高远,遵循内心

勇于尝试不同的东西,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 

张依曼:从我的经验来说,职业生涯要勇于尝试不同的东西,尝试之后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才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的时候别人说的可能不太适合自己,别人对自己的认知也不是准确。

我毕业后进入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是因为我们部门研究的内容是如何将 AI 高效的利用在计算机视觉上,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发展方向。我还查了一下 leader 的论文,和他交流过,感觉非常适合自己,才决定去的。  

心无旁骛的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袁雪:如果你想要开发产品,又擅长宣传自己的产品,进入企业会比较好。如果自己想专心做学问,那留在研究所和高校发展会比较好。

不要看眼前能挣多少钱,要看自己的潜力在哪里,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部分,钱早晚都会有的。 我带的团队的女生都很有追求、有理想、有坚定的目标,不会因为自己是女生,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我对她们的建议跟男生一样,都要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人生是马拉松,长远的去看待你的工作 

原春锋:我看到很多同学在选择工作时对工资很在乎,我就跟他们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定要长远地去看待工作和职业规划。

从女生的角度来讲,不仅像男生一样有工作和社会的责任,还会有家庭的责任。大家对女性在家庭方面的期待也更高,要做好平衡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经常会和班里的女同学说要做好规划,认识到自己在不同的阶段,所承担不同的责任,学会平衡这些责任之间的关系。

科研工作是非常花时间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包括其他的人际关系也都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我现在也在学习怎么去管理时间,做时间规划,从年计划到月计划,到每天的计划,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志存高远,遵循自己的内心 

马惠敏:很多学生都会来问我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我对他们的建议只有两点:

第一,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我们在职业中会有有很多选择,有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要志存要高远,把人生的追求放在未来几十年的长度上去考虑。这一点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是一样的,我作为老师也是以身作则。

第二点,要遵循自己的内心,你所从事的职业一定是你自己喜爱的职业。很多人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是因为工资高,或者爸爸妈妈希望自己做这个。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让你在工作和人生中,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给你很多快乐,能激发你很大的动能。所以遵循你的内心,follow your heart。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当老师的原因,感觉很自豪,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这么重要的岗位放在自己手里一定要做好。

作为老师,有独立之思想,有自由的学术精神,还有一尺讲堂让你传播你的学术和理念,把技术传承给一群年轻的孩子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教他做人,看着这些优秀的孩子长大,把科技一代一代的往前传,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六、阅读内外,把握知识的本质 

马慧敏:我现在主要还是看专业内的书,没有时间去看专业以外的书,但得益于很多知识类的 App,我每天做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会打开 App 听书。包括一些心理学,有时候对我的科研也很有帮助;听一些人物传记类的书,向伟大的人物看齐;还有一些管理和讲内驱力的书,听完会充满干劲。 

原春锋: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叫《运动改造大脑》,还有一本《扫除道》,虽然听起来跟科研和学术不太相关,但对我都很有启发。 比如《扫除道》里面,他讲的是一个特别爱打扫的企业家,成立公司当了老板之后,还是天天打扫。因为他把公司打扫得特别干净,他的公司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创造力、工作效率是有很大的影响,一物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在做实验调参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要适当的舍弃一些东西。 

张依曼:我想起了在高中时看的一本书,叫《蓝色城堡》,讲了一位受家庭规则束缚,不被欢迎的女生,得知自己患了重病,不久于人世后,做出改变追求自己梦想的故事。我看完那本书之后,心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袁雪:我是平时主要看技术方面的论文,去网站上获取知识。推荐书的话,我会推荐《数学之美》这种基础类的书籍,经典的书籍更新没那么快,不会过时,能帮大家打好基础。

最近大家都在说什么中年危机,我觉得有中年危机可能因为学习能力上的下降,特别是像程序员的技术,是日新月异的。

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在年轻的时候多下一点功夫在基础上,把握住知识的本质,即使新技术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要把基础打好。 


原文作者:CSDN-李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rs0FCRY2KXuiLOvJMI-hw

本站部分文章、数据、素材收集于网络,所有版权均归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下线删除,邮箱:357234902@qq.com

标签:趣文推荐